「我有喜歡的人,但我不能讓別人知道,所以說謊了。」:所以,誰是怪物? ──《怪物》


說起《怪物》,當初光是看到「是枝裕和 × 坂元裕二 × 坂本龍一」的組合,就已經默默將這部作品列入二刷清單了,記得當時是在沒有任何前設和對故事的了解的狀態底下進場觀影的(進場前我甚至不知道這部原來有瑛太),起初會看得有些不明所以,但後勁卻強得在完場後眼淚還是一直掉下來。所以,誰是怪物?


《怪物》從三個截然不同的視角去訴說同一個故事,第一幕由安藤櫻所飾演的單親媽媽帶領觀眾對整個故事脈絡產生一個大概的印象,早逝的丈夫、反常的兒子、不負責任的學校… 最後氣憤的母親得出了「兒子被老師霸凌」這個結論,但真相卻仍然被藏在迷霧裡;第二幕,視角切換到瑛太所飾演的保利老師上,在第一幕顯得無比怪異的他,竟讓人開始同情起來了,原來他只是在校方所採取的息事寜人方針底下的受害者,根本就沒有霸凌學生這回事,而他亦是率先發現到湊和依里之間存在著友情以上的情愫的大人;到第三幕,視角才終於回到作為事件中心的兩個孩子湊(黑川想矢 飾)和依里(柊木陽太 飾)身上,也就是真相線,再一次顛覆觀眾的視野,最後以一場暴風雨來為故事畫上句點。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角色,是依里。一個很柔很柔的孩子,但其實內心也暗暗藏著屬於自己的暴烈。在與湊在廢棄火車裡玩卡牌遊戲時,他用「被攻擊時會全身放鬆,放棄掙扎。」來形容湊手中的卡牌動物,然後湊注視著他問道:「我是星野依里嗎?」。躺平是依里面對惡意的處理方式,其實他並不是不在意,而是因為處理不了,所以選擇不處理,如此才能將受傷害的程度降到最低。原理就跟溺水或陷進流沙時一樣,掙扎就只會令自己更加痛苦而已。

依里獨自咽下了一切,臉上總是掛著不屬於他那個年紀的平靜微笑。然而,逆來順受的作風,卻讓同學們和父親對他的欺壓更為變本加厲。或許就是因為找不到逃離這一切的出口,才會選擇以一把火燒掉父親常去的酒吧作為無聲抗議與宣洩。而他的第一次明確反抗,是在父親的威嚇下對湊說出自己有喜歡的女孩子後,轉過頭就忍不住偷跑出來向湊解釋:「抱歉,我說謊了。」,結果當然就是立刻被父親抓回去一頓教訓(依里的父親其實也是個內心還未長大的可憐人,也許失婚對他造成了不少打擊,只能透過強硬地控制依里和去酒吧,才能找回自己那點僅存的自尊),但這裡卻表達出,那個總是在默默承受,就算被說是豬腦也不以為然的溫柔孩子,卻唯獨不希望被喜歡的人誤會。

「因為我的腦是豬腦啊。」
「你的腦才不是豬腦。」
「我爸爸說他會把我治好,把我治好,我媽媽就回來了。」

另一邊廂,湊因為「無法成為像父親一樣的人」而做出各種反常行為,看在母親眼裡只有滿滿的不解,完全想不到他的意思其實是在說自己「無法和父親一樣喜歡女人並組織家庭」。湊覺得自己辜負了母親的期望,但這其實真的就是母親所追求的嗎?隨著故事推進,觀眾能夠得知湊的父親其實也只是個不完美的平凡大人。她比誰都清楚自己的丈夫是在去找小三的路上出意外死掉的,沒有選擇和兒子道出這個「真相」,是希望至少在孩子的心目中,父親的形象是正面的。她興許只是像保利老師那樣,一直沒有察覺到孩子的心意而已,而不是覺得男生就一定得和女生結婚生子。要是她知道湊的真實想法,我相信她是能理解並且好好引導湊的。她不會讓他感到孤單,那護子心切的個性,或許還會跑去和依里的父親理論一番也說不定。

「我有喜歡的人,但我不能讓別人知道,所以說謊了,因為如果被別人知道了,我就會變得無法幸福。」

所以幸福到底是甚麼呢,而答案其實又真的如此重要嗎,每個人對幸福的定義都不一樣啊。那誰是怪物?電影在經過層層舖墊過後,指向了一個結論 ── 誰也可能成為怪物。價值觀的差異、在分岔路口的選擇、解釋不清的誤會… 都能讓我們在無意之間成為「怪物」。

這一點在支線故事中也有提到,譬如校長(看完電影才發現飾演校長的田中裕子原來是當年《阿信的故事》那個稚嫩的女主角,時間的流逝真的好可怕)到底是不是輾斃孫女的真兇?她的丈夫是不是代罪羔羊?觀眾需要的其實並不是一個明確的答案,而是窺見到灰色地帶的存在,世間不該是用二分法去理解的存在。校長對保利老師說的那句「實際發生了甚麼並不重要。」,或許正是她消化自身經歷後得出的結論,一切都已經在她眼裡那彷彿深不見底的黑暗中消失無蹤。她唯一顯露出情緒和比較人性化一面的場景,大概就是告訴湊可以藉著吹奏小號宣洩鬱悶心情的那一幕。有時候當一個人的思緒太多太亂,反而會甚麼話也說不出來。

「別裝成好老師的樣子,做自己就好。」

《怪物》由始至終想要表達的,是同一件事看在不同人眼裡,可以是截然不同的模樣。真相也許只有一個,但解讀可以有千百萬種。至於那個被熱烈討論的開放式結局,我個人的解讀是湊和依里最終沒能在暴風雨之下生還,而是一起抵達了死後的世界。除了是個人偏好,感覺這樣也比較能和電影前段那些對「重生」、「轉世」、「宇宙大爆炸」的一系列舖陳連接得上,希望他們能在一個沒有批判的世界中永遠遊玩。

「我們轉世了嗎?」
「沒有,我們還是原來的樣子。」
「真的嗎?太好了。」


Jay Chow

I’ve never seen a perfect life.

Previous
Previous

回到 1994 年,重溫《Léon》那純粹而不帶雜質的愛

Next
Next

「其他都不算什麼,心性才能決定命運。」:一場致鬱卻又治癒的解放之旅 ──《我的出走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