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當關係變成牢籠,我們該割捨的是… ── 心理學家 Luce.S


我從大學開始實踐物質斷捨離,我認為斷捨離的意義並不在於你捨棄了多少物質或過活得多極簡;當中的真諦是「真正了解自己需要甚麼」。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愈來愈清楚自己的慾望及需要,學會不衝動也不將就,只購入喜歡及適合自己的東西。


物質斷捨離或許容易,但關係的斷捨離卻是充滿矛盾及掙扎。人際關係經常會讓我們陷於保持自我與維繫關係的兩難之中,讓我們糾結於應該割捨自己的一部份維繫關係,還是割捨關係來保護自己,而親密關係中的掙扎就最為痛苦。

我最近看了一部舞蹈劇場《Unspoken》,這部劇探討「人生中的得到及失去,愛與恐懼中的掙扎」,意外地憾動了我的心,釋放了我久藏心中的抑壓及疑惑。最深刻的一段是劇中的男主角愛上了飛進他船上的鳥兒,可是鳥兒熱愛自由,他深怕鳥兒會飛走,所以用盡一切方法討好她,希望她會留下來。她真的留下來了,可惜男主角心中的恐懼來襲,他怕鳥兒會飛走,今次他割下自己的肉餵鳥兒,她又繼續留下來了。男主角不斷的自我犠牲換來鳥兒的感動,鳥兒選擇放棄自由,拔下身上的羽毛不再離開。我們以為這是一個「Happy Ending」,可惜這種互相拉扯,相愛相殺的關係其實經不起風浪,最後他倆各自帶著滿身傷痕地分開。相信這種想愛卻因恐懼對方離開的不安全感是每個人必經的矛盾及掙扎。

看到這一幕,我的眼淚不受控的流下來,彷彿釋放了自己抑壓已久的過去及恐懼。我曾經也像男主角一樣,因為很渴望跟對方在一起,而不斷將自己的底線降低,甚至討好對方,以為這就是「愛」。可是現在的我回頭看,發現那其實是一種恐懼,「被遺棄的恐懼」,懼怕得放棄了自己真正的需要,以換取一段關係。

如果你也正在經歷這種掙扎,其實這種恐懼並沒有對錯,它就是很自然的存在,也是你的一部份,甚至可能在保護你。當一段關係讓你感到受傷時,或許我們可以退後一步,看一看自己真正的需要是甚麼,再看一看對方的需要是甚麼?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恐懼而放下了自己,其實我們不需要割捨自己以換取別人的愛,相愛應該是互相理解及包容。希望你可以多聆聽一下這份恐懼,唯有割捨這份恐懼,你才能以真實的自己去面對和珍惜關係。


photo via pinterest, Unspoken

Luce.S

畢業於香港大學
香港心理學會註冊心理學家
專注於青少年及兒童心理服務,希望透過心理學讓大家在亂流中自我療癒

Previous
Previous

自由調查組:曾幾何時,我們都渴望逃離羊群

Next
Next

花語故事 二十:遠去的幸福,將在不抱期待之時歸來 ── 鈴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