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與「焦慮」共存 ── 心理學家 Luce.S
心理學家大衛.巴洛(David Barlow)將焦慮定義為「消極的情緒狀態,主要是不安感及對未來的憂慮,伴隨著持續加劇的身體症狀。」筆者認為焦慮是最能代表香港人的情緒狀態。
香港人很喜歡計劃,由上學、上班、拍拖、結婚、生孩子、孩子的人生及日常生活都要有「Planning」,以確保自己活出成功人生的譜模。但人生總會給你開玩笑,當計劃未能如常進行便令人產生焦慮感。焦慮可算是近年伴隨香港人的日常,或許我們無法阻止焦慮感出現,但我們能學習與焦慮共處。
若你是理智派…
從認知層面處理焦慮
個人的認知謬誤會令人預測未來會發生負面的事情,從而增加焦慮咸。「災難性思維」意指假設事情會向最差的狀況發生,這種認知謬誤最能誘發焦慮。例如與伴侶一次的爭執便聯想到分手,分手後未能找到合適伴侶而孤獨終老。當你覺知焦慮想法出現時可以下列步驟幫助自己:
第一步:找個安靜的地方整理或寫下腦內的想法
第二步:接受並覺知現時的想法可能是不理智的
第三步:質疑想法中不合理的地方,同時找證據查證及估計最差狀況發生可能性
第四步:回顧以往困難時的正面經驗及尋找外界的幫助
若你是感覺派…
從身體感覺層面處理焦慮
焦慮出現時會伴隨身體不適,例如是心跳加快、呼吸短促、腸胃不適及肌肉繃緊等。透過呼吸法感受自身的身體感覺、情緒及當刻想法,能令我們覺知焦慮這短暫的情緒狀態,再回到平靜清醒的狀態去面對現實狀況。
第一步: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雙腳平放地面,雙手放在大腿上,可以合上眼睛或垂低視線
第二步:將注意力放在呼吸之上,感受一吸一呼時的身體感覺,不需要改變呼吸的節奏,只需要自然地呼吸
第三步:將注意力聚焦並感受身體某一部位不適的感覺
第四步:將注意力轉移腦海中浮現出的想法並感受想法引起的感受
第五步:覺察身體感覺、想法及感受的變化及流逝
「焦慮」是最讓人浪費時間的一種情緒,預期的負面事情大多不會發生,而憂慮的想法及不安感覺並不能阻止負面的事情發生,如果發生就留待那時再煩惱吧!不要讓「焦慮」阻止你體驗生命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