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潛進受傷的根源,與自身脆弱和解 ── Luce.S
光與暗
完美與真實
迷失在完美的偽裝下
遠離了真實的陰影處
唯有直視自己的暗
方能看見自己的光
最近看了彭秀慧的舞台劇《失憶諒解備忘鹿》,它讓我重新審視了「放下」的意思。當現實讓人失望,我們總不由自主陷入反覆的思索,像是一場「找錯處」的遊戲:檢視過去的錯誤,分析對方的過失與自己的不足。然而,縱然找到了所有原因,這些答案既未能讓我諒解對方,也無法讓自己真正釋然。或許,我能選擇忘記那些人、那些事,但那些經歷所帶來的感受與執著,卻始終如影隨形。而此時,我才明白,真正的放下,並非遺忘,而是學會諒解。然而,那些受傷的感覺是如此真實而深刻,怎麼可能做到真正的諒解?
當我試著以客觀的視角,回望自己的過去,誠實地面對自己不完美的地方,努力修正自己的錯誤。我是焦慮型依附者嗎?那麼,我學著愛自己,學著安撫內心的焦慮。我有討好型人格?那我開始學習設立界限,試著表達自己的需求。我是戀愛腦?那我刻意與自己獨處,學習享受一個人的生活。這些練習的確帶來了改變,但在過程中,我卻不知不覺壓抑了一部分的自己。
當我將所有的傷痛與失望歸咎於自己某一個面向時,這些面向便代表著軟弱、討厭、自卑,是讓我受傷的根源,因而試圖壓抑或拋棄它們。我要求自己變得獨立,因此開始厭惡自己依賴他人的時候;我學會設立界限,卻困惑應該付出多少;我努力愛自己,卻因此害怕愛上別人會再次失去自我。這些內心的矛盾與對立,彷彿將我拉進了一個無盡的迷宮,讓我越來越迷失。
直到我踫到《擁抱陰影:從榮格觀點探索心靈的黑暗面》一書,才讓我從內心的混亂中找到了一絲靈光。書中提到,有光的地方必然伴隨著陰影,兩者同樣重要,都是我們的一部分。真正的「愛自己」,並非只是喜歡完美的一面,而是學會擁抱真實而脆弱的自己。我們需要諒解自己也僅僅是個人,會犯錯、會迷失、會軟弱,甚至有時候會讓自己失望。但正是這份脆弱,讓我們能夠觸碰到自身最真實的部分。儘管不完美,那些焦慮、付出、依賴,卻是最貼近我們本質的存在。
當我終於學會接納自己的脆弱與不堪,與那些曾被我拋棄的一部分和解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感受到釋懷。那些過往的經歷,不再是需要遺忘或抗拒的傷痕,而是成為了自己的一部分。從這一刻起,我也逐漸能夠諒解他人 ── 因為我明白,他們和我一樣,也有著脆弱迷失的時候。如果你無法諒解他人,是否可以試著先諒解自己呢?
pictures via pinter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