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像是突然的大漲潮,每個人都被孤立在一座座的島上。」 ── 伏流物件 馬鶴


「在隨和的日子裡,執拗地活著。」這是我最近在伏流的 Instagram 帳號上看到的一句話,印象和感受之所以特別深刻,大概是因為自己也正以如此心態走著眼前的路吧。默默關注伏流已有好一段日子,喜歡那些樸實又美麗的燈具,亦喜歡那些籍由每一件物件訴說的故事。那天在網上做了點資料搜集,「伏流」這個店名原來是來自爵士鋼琴家 Bill Evans 的專輯《Undercurrent》,代表了對伏流能夠「在日常中創造各種意義」的期望。然後我傳了個訊息,不久便收到了來自創辦人馬鶴誠的回覆:「您好,我是馬鶴。」我們以文字往來的形式完成了這一次的訪談,讀他的文字也無疑是享受的,細細嘴嚼著每字每句,也讀了一遍他推介的詩,感覺某種沉靜而又具力量的養份,正透過文字緩緩傳來。

「伏流,對我來說,是另一個我。」他以美國作家 Truman Capote 在作品《In The Cold Blood》中的一段話作譬喻:「我們像是在同一個房間的人,只是從不同的門出去。」 他希望伏流能夠成為自由且勇敢,同時不失溫柔的存在。

伏流物件創辦人 馬鶴

伏流物件創辦人 馬鶴

既非美術系出身,亦未念過工藝專業,馬鶴製作家具的技能全都是從 Google 和 YouTube 自學而來的。「我不是一個太能專注在細節的人,能夠快速地捕捉情緒,對我來說更為重要。」他的堅持是,希望作品能在實用之外,還能喚起一些情緒或一段回憶。因此對他來說,一件讓他著迷的家具,是能夠成為某種無形之物的提醒物,就像電影《Inception》中的陀螺那樣。

製作的時候,他傾向將自己「當下」的思考放進作品中,過一段時間後,作品就會像日記一樣,提醒著他一些甚麼。「我們在許多時候,會想要與人有所聯繫與交流,像是透過語言、影像、音樂等等,而透過物件去訴說情緒,是伏流與世界聯繫的方式。」

29716912_129115064597295_8627521057693106176_n.jpg

馬鶴的創作靈感大多來自於詩、歌、小說台詞等文學類創作,他喜歡文字,也喜歡攝影作品和漫畫,問到他最近在讀的一本書,他就表示自己的閱讀量頗大的,大概同時會有五至十本書在讀,中間還會穿插回去讀以前讀過的書,一些飲食文學,小說,或是關於某些事物的論述。「如果說到感受深刻的詩,我心中有兩首無可替代的詩,都是葉慈(Yeats)的,一首是 《他想要天國的綢緞》(He Wishes for the Cloths of Heaven),另外一首是《蜉蝣》 (Ephemera)。」然後,他分享了自己非常喜歡的一段 :

莫為心懈而傷感,還有別的愛等著,
恨下去並且愛過往後無怨尤的時光。
永恆在前,即是愛,不斷的作別。
《蜉蝣》

87229236_543485403040433_1386304284158749880_n.jpg

或多或少,我們在這兩年的生活重心和心態總有些轉變,對此馬鶴亦有所反思。「在疫情之前,每個人都像是在草原生活的生物,時常能夠有所互動。但疫情,就像是突然的大漲潮,每個人都被孤立在一座座的島上,我思考著,在我們習慣使用的社群媒體之外,新的聯繫方式會是什麼呢?」而他心目中的理想生活,就是能夠將那些平凡而又閃閃發光的日常持續下去。「有好吃的食物,美味的酒,觸動的文字,短暫(且不延誤工作)的午覺。」我問,那你是個重視儀式感的人嗎?他說那又不一定,有時候還會覺得儀式很煩人,但也有時候,會覺得儀式即是行為的本身。

對於「愛」,他認為是有各種可能性的,難以接受像「這是愛,那不是愛。」之類二元對立的說法。「我相信的愛,是遼闊的,是深沉的,是喧騰的,是冷靜的,是瘋狂的,是滿足的,同時也是患得患失的。就是因為愛是如此遼闊,所以藉由愛,能夠更加地理解這個世界,反之亦然。」

曾在他過去的訪問中讀到,之所以創辦伏流物件,是因為孩子出生而需要調整工作與生活的樣子。我問,你希望伏流能為孩子帶來怎樣的價值觀或影響?他說孩子們還不到能夠理解伏流物件到底是在做些什麼的年紀,所以他通常都只告訴他們,爸爸是一個做各式各樣東西的人。但說到影響的話,他會希望能讓他們注意到一切事物背後的隱喻。「如果我做的物件,沒辦法讓他人感受到甚麼,那麼,那些也僅僅是某種物件,而無法達成我讓這些物件成為提醒物的理想。但同時,如果我失去的製作的能力,那這一切也無法成真。這也是我希望他們記住的。」

「我巨蟹座,超級念舊。舊物對我來說有一種脫離時空的魔力,如果遇見了心儀的物件,就像是遇見了久別重逢的友人。『這段時間你遇到些什麼呢?說給我聽聽好嗎?』大概是這樣。」這也是舊物之所以如此吸引他的原因。常會聽到長輩們說,現在的年輕人對於物件乃至關係的重視程度都不如以往,比起修補,很多人都情願選擇直接換新或放棄。對此,馬鶴說這讓他想到了一首詩: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說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木心《從前慢》

「我很喜歡我的燈,因為它很誠實,誠實的紀錄了我的好與壞。」

「我很喜歡我的燈,因為它很誠實,誠實的紀錄了我的好與壞。」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如今大概已是奢侈得不能再奢侈的愛情模式了吧。「我不傾向對他人的選擇說些甚麼,畢竟時間不停的流逝著,很多事情都變了。詩中說,從前慢,是啊,現在多麽的快,關於對一個人表達愛意,只需左滑或右滑,在網路上看到心儀的物件,只需 24 小時到貨。可以快,為何要慢?可以前進,為何要往回看?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一個理由,讓自己去與世界對抗的理由。」 是啊,找到一個理由,或是一份讓你不願鬆手的愛。

photo by @douguya_nobori

photo via 伏流物件

Jay Chow

I’ve never seen a perfect life.

Previous
Previous

關於 Living In The Moment:那些俗套的老生常談,在這個時代卻顯得無比真摯實在 ── 戴玉麒Yukki

Next
Next

在紛亂世界相信愛:不戴有色眼鏡看人,亦不假設別人有機心 ── 石山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