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直面死亡的 19 歲少年,到 27 歲活在當下的閒雲野鶴 ── 鶴The Crane
記得第一次聽〈LIMO〉的時候,我和很多人一樣,一下子便被那獨特的聲線和唱腔所吸引,於是開始探尋起「鶴The Crane」這位默默耕耘了良久,從幕後走到幕前的新生代音樂人。在年初推出的首張個人EP《鶴園》中盡顯才華,獲得一致好評的他,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籌備著預計於年末發行的專輯(據本人所說,會有很多新歌喔)。忙得不可開交的鶴,那天還是抽空傳來了一段錄音,和我們詳盡地分享著那些關於自身、音樂、從過去到未來的重要片刻。
People always said to me, whatcha gonna do? Whatcha tryna prove? Haven't got a clue.
〈LIMO〉
自在遊走的閒雲野鶴
好奇「鶴The Crane」這個名字的由來,他說,當初是想要找一個跟自己距離比較遠的東西,這樣會比較有想像空間,正因為不理解,才讓人有一些幻想。而 The Crane 其實是他過去曾參與的樂團名稱,至於會選擇鶴,則是出自一種感覺。「我其實對鶴這種動物沒有太多的認識,但一直覺得牠有種東方感,特別是丹頂鶴,總有種高雅的感覺。然後又想到一些成語,像是閒雲野鶴、鶴立雞群甚麼的,那種不會特別去做甚麼,但就是有種超然感,蠻符合我那時從玩樂團到慢慢變成一個人在做的那個狀態。而鶴刺青也確實是從幕後轉往幕前後才刺的,就在今年中。」,不得不說,感覺丹頂鶴與他本人的形象和氣質著實是神奇地相似,具體說不出來,嗯,或許是仙氣的部份吧。
從幕後轉到幕前,對他來說是自然而然過程,當中並沒有一個特別的契機。「做幕後的時候,我知道自己其實還沒有能力去把腦袋中想像的畫面做出來,因此,如果我太早投身幕前,結果或許不會理想,或是我可能也不覺得這些東西有那麼值得拿出來給大家看。」在和不同音樂人合作的過程中,他切換著 keyboard 手和製作人等角色,前者為他累積許多對於現場演出的理解,後者則對他在技術層面的應用起到很大幫助。「比方說編曲,我該怎麼去了解每一個樂理上的細節,然後用最適合這首歌的狀態去呈現給大家。每次工作都帶給我很多很多的成長,而那個成長是必要的,讓我從以前那個只是在創作的學生,變成現在的 The Crane。」沒有經歷任何的轉換或磨擦,他一直都是同樣的人,用同樣的心態面對音樂。但若真要說一個轉捩點的話,大概就是在他面對過生死關頭以後,重新發現和認定了自己對音樂的熱愛吧。他了解到自己最大的願望,終究還是寫歌,還有唱歌。
與死亡最近的距離
「說到 Bucket List,當然最常見的可能是去各個地方旅遊啊,或是在國外呆很長一段時間,去一些電影裡面看過的地方等等,但我第一個想到的其實更簡單(笑),就是做出一張能夠代表自己的專輯,就等於是一個墓碑那樣。」一張能夠完全代表到他曾做過的所有東西,承載著他所有的想法,每一個決定都出自他自己的專輯,就是他這輩子的最大追求。至於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想法,理由很簡單。「我大概 19、20 歲的時候,甲狀腺長了一顆腫瘤,然後它是惡性的,換句話說其實就是癌症。」,接著他開始不徐不疾地訴說著過去的經歷。
他說,這類型的癌症,特別在年輕人身上,雖然還是一件會有生命危險的事情,但大部份是可以痊癒的,只是需要觀察一輩子,定期去做檢查。「當時因為手術靠近喉嚨,有一段時間我完全沒辦法正常講話,更不要說唱歌了。在那些事情發生的當下,其實離死亡是很近的,然後你就會發現,有很多的願望,不論是要去很遠的地方啊,計劃一件長遠的事情啊,去遊山玩水,去賺大錢等等,根本都不是一些符合實際的想法。」感受到強烈的迫切性,讓他決定要將累積的創作和想法全部做出來,做出一張代表到自己的專輯,一張就好。「甚至會想說,如果我來不及做完的話,有誰可以接手完成這個東西,我要怎麼把它整理好,讓別人可以幫我完成,這樣。」對於生死,他早已看得很開,有想要做的事情,就努力的,專心的把它做好,就是這麼簡單。然後在到了下一個階段和高度的時候,再來想接下來要做的事情就好了。
「假如你現在真的很難過,這首歌一點幫助都沒有。」
「齁~到第六題。」聽著他一邊極有條理地分享著自己的故事,還不忘自己 cue 題號,實在是一件很有趣又讓我充滿感謝的事情(要整理雜亂無章的錄音檔有多崩潰相信編輯們都懂)。第六題是關於〈Unique Design〉的,記得當初被這首歌吸引,最先是因為底下那段文案,當中有一句是這樣寫的:「假如你現在真的很難過,那麼這首歌一點幫助都沒有。」,看來他對於處理情緒低落的人頗有一套,於是我便問了他的想法。
「我覺得情緒低落的人其實就是需要靜下來吧。好好休息,好好的面對自己。」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感悟,其實是因為以前的他是個總想要給予別人幫助的人,但有時卻造成了反效果,讓他明白到,當對方其實並不需要你的意見的時候,那可能反而會是一種刺激,甚或造成反彈。「所以我覺得,先看對方的狀態,如果他當下就只想要有人在身邊聽自己講講話,那你就給予那個陪伴,那就是最有用的幫助。當他真的需要意見的時候,那他會主動告訴你。」於是,也就有了〈Unique Design〉MV 裡面那個呆呆地揮舞著翅膀,默默「拯救」失戀女孩的他(除了他的鶴形態扮相,MV 最後的彩蛋也是讓人大爆笑)。
好與壞的一體兩面
談到久未完結的疫情,他笑笑說:「也就只能這樣嘍。」,雖然經已擾攘兩年多,但其實也不全然是壞事。「因為大家都在一起面對,也沒有辦法真的對這件事情造成甚麼改變,所以不如就逆來順受。」他指出了一些覺得有趣的地方,比方說感覺每個人面對的煩惱變得比較共同,就像是一個整體,「該說是比較團結嗎?有點難形容。」。
除此之外,他亦認為疫情對於自己的音樂計劃所造成的影響,也是利大於弊。「像我的第二首歌〈LIMO〉,當時疫情才剛開始,很多工作都停擺了,沒甚麼事做,我的導演朋友 Timothy 就問我要不要來拍一支 MV。因為這個原因,我就趕快去把這首歌完成。」可以說這件事加速了〈LIMO〉的面世,而那個 MV 也確實為二人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所以他覺得這其實是一個挺正面的影響。
神秘男子之養成
每當搜尋「鶴The Crane」這個名字,總是能看到林林總總的形容詞,像是「橫空出世的神秘新人」、「高質感音樂人」、「另類 R&B 王子」,讓我也不禁感嘆,實在太會形容了吧。「但我其實蠻好奇大家為甚麼會覺得我有神秘的感覺,可能只是我在社群上面的互動相對其他人少一些,但我還是會出現,所以… 但好像是一個蠻不錯的名稱,所以就覺得欸其實這樣也 ok(笑)。」至於質感,他就表示自己留意到一件事,就是做音樂的人其實就只是很簡單的在做音樂,把想到的聲音和畫面做出來而已,但觀眾聽完後往往會有自己的直覺,有質感的、時髦的、快樂的… 每個人感受到的可能都不一樣,也沒有辦法預料,而這也是音樂有趣的地方。「感覺很像是在對答案,就是比如我今天想寫一個像這樣的東西,我就會思考用甚麼樂器,甚麼音色,會讓人有甚麼感覺,試試不同的作法,再看做出來後大家的評價。」
成長是一個消化的過程
「我的動作很慢,需要花很多很多時間去消化。以前會太執著於一些小細節,讓所有東西都變成非常接近我想像的,有一點點覺得不對的地方,我都要改。但現在我慢慢學會不再把某些堅持放得太大,把著眼點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譬如我在每一首歌想要傳達的,那最重要的東西是甚麼。」27 歲的這年,一直忙著寫歌和發歌,雖然為他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但也是一個很好的成長機會,所以總體來說,他是快樂的。
創作中不乏英文歌,問到有沒有打進國際市場的想法,他就表示,那大概會是一個中長期的規劃。「在國外巡演也算是我 Bucket List 中的其中一個,一定會是很有趣的事情,但目前我還是先專心把音樂做好,再來思考這個問題。」那他流利的英語唱作能力又是怎麼練成的?他就笑笑說其實沒甚麼特別的,因為想要把詞寫得更精緻,於是好好努力,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開始寫歌以後,很多時候英文會比較貼合我的想法,當然會在過程中遇到一些困難,例如自己的語彙有限,或是我喜歡用同樣的方式去寫,所以我就會去看看別人的歌詞啊,然後做一些 studies 這樣。」那剩下的,就靠天份了。
鶴之進化
在去年底加入由剃刀蔣、米奇林、ØZI 主理的音樂廠牌「新樂園」,他說自己在這年最大的成長,是對於音樂有了一層更深入的理解。「以前我會比較注重編曲、keyboard、結他等等的東西,對於自己要唱的內容卻沒有太多想法,就是會覺得都還不錯,都 ok 這樣。」現在透過和夥伴們互相交流想法,他慢慢發現到,音樂擁有更廣闊的可能性。
「不用每一首歌都做得很複雜,反而是怎麼樣去調配,把每首歌捏成最合適的形狀。」聽著啟動了製作人模式的他一連串的專業說明,話語中完全感受得到他對於音樂的濃厚熱情。聽著聽著,他還喃喃說了句:「啊,這樣可能不是很好理解。」,因此,以下收錄的是門外漢如我也能聽得懂的簡易版本。「舉例來說,我需要一首輕快的歌,像是〈Unique Design〉,以前的我可能會有想要做首輕快的歌的動機,但執行上可能因為沒有對音樂總體性的了解,只是想到甚麼就做甚麼,所以結果不見得會跟我一開始想要傳達的是一樣的。」但現在的他會去想,可以在哪些地方做出跟別人不一樣的變化,或是哪些部份或段落可以表現出自己想要表達的事情,那別的地方就盡可能做得比較容易讓聽眾吸收。如此仔細地思考過一遍,才能確實做出心目中想要的效果。
在直覺以外逐漸掌握進階的技巧,相信在接下來的專輯裡,便能看見他進化過後的嶄新面貌,就敬請期待鶴2.0吧。
more about the crane…
最近有留意或欣賞的香港音樂人嗎?
:我很喜歡 Gordon Flanders 跟 Sophy。Sophy 來台灣的時候我們有見過面,然後 Gordon 是只有在網路上講過話,他們都是很有才華,很 nice 的人,很期待他們都有更好的發展,更好的作品,然後我們可以一起進步。
曾參與林宥嘉的歌曲〈少女〉的製作,那是一個怎樣的合作體驗?
:能夠發現到我有幫林宥嘉做過音樂也是蠻厲害的(笑),如果以現在聽到的成品來說的話,我唯一在裡面有貢獻的聲音,只有在 bridge 的地方,有一個像流星落下的聲音,就這樣(笑)。當時那是一個很~大的團隊,所以應該不算是合作,比較算是去認識這個人這樣,他真的是一個非常棒的人,到後來我發歌的時候,或是有 MV 等等的,他如果有看到,或者有一些想法,他會特別傳訊息告訴我,就是他覺得哪些地方做得很不錯啊,看到我的成長等等,我都會覺得很感動。
可以分享一些過去專注在幕後工作時的趣事嗎?
:發第一首歌〈Monday Girl〉的時候,其實我正在跟 HUSH 巡演。因為很早就決定好要在哪一天上架,數位平台甚麼的都已經談好,那天演出後我就在後台編輯要發到 FaceBook 跟 IG 的貼文,然後在坐巡迴巴士時發佈,所以等於我是邊做幕後的工作,還未下班就在做這個東西,還在整個團隊面前發了歌,因而被小小調侃了一下(笑)。那時候的我沒有甚麼自信,但他們在聽完後,都給了我鼓勵,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經驗。
你是一個情緒起伏大的人嗎?
:我想我不算是情緒起伏大的人,但不大有耐心,所以比較是會不耐煩或者生氣(笑)。我通常要經過很長的週期才會開始感到難過,可能是好幾個月甚至半年或一年。
對於還不太熟識 The Crane 的聽眾,你會推薦他們先聽哪幾首歌呢?
:我自己最喜歡的是〈I Love You More (than adore) 〉,那大家更喜歡的好像會是〈LIMO〉,所以呃,歡迎聽聽看這兩首歌。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有別的中文歌像〈拉麵公子〉,〈Monday Girl〉等等的,希望你們會喜歡這些音樂。
photo via 鶴The Cra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