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電影節|「我們都在長大的過程中,慢慢修復小時候受過的傷。」──《富都青年》吳慷仁、陳澤耀
「在這殘酷的世界,至少我還有你。」這是電影《富都青年》裡的一句對白,簡單直接道岀了現實的無奈,卻同時保留了人生的一點希望。也許世間無情常把人拖進無力感當中,但幸運的是至少人間有愛,為你的陰晴撐起一把傘。
還未在香港正式上映之先,《富都青年》就已經收獲無數關注,先是入圍金馬七大獎項,更摘下多項國際電影節大獎,好評滿滿如同被拉進了「誇誇群」。這次我們卸下電影濾鏡,藉著近日舉辦的香港亞洲電影節(HKAFF),與領銜主演的吳慷仁和陳澤耀進行對話,從社會議題、原生家庭,到自我審視,追逐《富都青年》下的鏡像世界,一一回應來自生命的詰問,探究那份以「愛」為名的力量。
融入富都的異地青年
電影作為生活的一面鏡子,為現實發生的事情以另一媒介記錄下來,引起世人反思。吳慷仁與陳澤耀為了更貼近角色,改變體型遮蓋自身特點,如同改頭換面融入富都。「我們確實花了不少心思。在開拍前的兩個月,慷仁哥就特地前來馬來西亞和我一同實習,像是角色生活中所需要做的事,學習駕駛電單車、手語課程、學習聽障人士的生活模式,以及去了解和觀察富都的生活環境。」陳澤耀輕輕道來了準備的過程。
聽來輕鬆實行難,說起揣摩各自角色最大的難度,吳慷仁卻認為不會去想那個角色有多難,特別是當遇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或劇本時,相信作為演員也必定會做好功課。「現今世代所有事情也講求快速,若拍攝一部電影能有充分時間作準備,這是十分難得的。所以我覺得這次是很難得的經驗,大家都願意把時間空岀來去準備。」他表示,當自己能夠成功融入當地人時,角色才算成功。特別是電影中那四分鐘的手語獨白,由於馬來西亞是一個種族共融的國家,所以發明了一套屬於馬來西亞的手語,「我花了兩個月時間練習,修改了二、三十次,本來是三句話改成了很長一段對話,但也不太複雜,所提及的內容都是圍繞著『愛』、『身分』,也是關於大家都是人,但為什麼你可以但我卻不行。」,為的是讓觀眾能直觀地感同身受,理解當中的情感。
名為原生家庭的命運課題
若《富都青年》是對現實世界的提問,那麼吳慷仁與陳澤耀的角色則是對命運束縛的反思。「如果我相信命運,我想我就不會坐在這。作為一位演員,我會希望能多作嘗試及挑戰,為角色創造更多空間及可能性。」陳澤耀笑著說。也許人生早注定,但要突破命運的籬樊,勇於改變看來是唯一選項。就像吳慷仁的回應「若我真的是一個甘願接受命運的人,作為一名演員會很辛苦的。作為演員你沒法去選擇,只能因應角色不斷作岀改變。就像很多人跟我說你瘦了多少公斤,你皮膚變黑了,這些全是為了角色需要,其實是很不健康的。」
他補充說到,當他感受到自己很喜歡那個劇本時,就能從被動轉化成主動。「我們的『被動』是被選擇成為這個角色,但你的『主動』是能做很多劇本裏面沒有的準備功課。比如說手語、培養感情、為角色改變自己,這些改變也能幫助這部戲和角色,那你的被動就會變成主動,而因著你的主動就會影響到整部戲。」這就是演員能做的事,看似很多,但同時亦很有限。
電影中有這樣一句讀白:「在這殘酷的世界,至少我還有你」,談起原生家庭為一個人所帶來的影響,吳慷仁卻沈默思量良久,「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影響一定會有,每個人也有。華人的家庭特別多,因為我們的成長文化跟家人太靠近,跟西方完全不同。我們是因為太靠近,傳統文化及家庭的束縛影響我們太深。我覺得我們這一代的小朋友,你說我們讀的書多,你說我們思想開放,但其實越是開放,你越被抓得更緊。因為我們都是靠著成長的過程去治療小時候受過的傷害,而這是關於自我認同和自我認知的問題。」
留下什麼,我們就變成什麼樣的大人。成長如同年輪記錄下的痕跡,深深埋藏在骨子裏,人們下意識認為自己就是這種個性,卻不知個性、言行舉止跟原生家庭息息相關。「回歸原點其實也是關於愛,作為人我們對愛的認知實在太少了,因為我們太保守,亦不太善於表達情感,那種親密感也是我們成長過程相對缺乏的。又或許我們不是在愛的環境下長大,引致我們對愛的追求很深。」吳慷仁娓娓道來,而這一點亦與《富都青年》很相近,走到最後其實也源自於一份愛。
最完美的安排
《富都青年》為李心潔以監製身份參與的首部電影,亦是導演王禮霖執導的第一部劇情長片作品,談到這些第一次,兩位主演均不約而同感謝是次完美的合作安排。陳澤耀認真說到:「因為心潔姐本身是一名演員,所以她很了解演員所需要的空間及安全感,才能發揮最佳表現」。而吳慷仁亦笑說「其實我很怕心潔姐,哈哈哈!」但與其說害怕,更多的其實是尊重。「我總希望在她面前能好好表現,因為她如同我們所有演員的老師,總是無私的分享自己懂的事情,傳承給我們,就好像張姐(張艾嘉)發掘了李心潔的演戲才能。而這一次身為馬來西亞人的心潔姐,能夠透過演員的身份幫助導演,協調整個拍攝,讓我們的第一次合作成了最完美的安排。」。
而說到電影最核心的元素 ── 演技,對很多影迷來說,《富都青年》之所以令人如此著迷,正正是演員們入木三分的演技,演活了整個故事,即使隔著螢幕依舊無阻情感流動。然而太上心的演技亦難免傷身,問起吳慷仁曾否因為過於投入某個角色而難以抽離,他表示剛成為演員時曾有一段不專心的時光,但當他遇見那些才華洋溢的演員後,才發現自己跟他們不一樣。「為什麼他們在鏡頭裡這麼好看,我才醒悟自己需要更努力。此後我開始鑽研屬於自己的演技,開初也曾犯錯有股叛逆的心態,但這都是成長的過程。所以你問我會不會走不岀來?當然有,特別是用錯方法你會好像沉浸在角色裡面。」的確有時候勇於嘗試能讓人進步,但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極限,不懂收放,最終自會令自己受傷,切勿把自己的力量一次就燃燒掉呀!
温柔且堅實的力量
有人說電影是用來為大眾發聲的一個媒介,近年許多電影亦都從社會議題著手,像《富都青年》就深入探討了外勞的問題,道岀無籍勞工的殘酷世界觀。我們總寄望世界能因著發聲而有所改變,然而吳慷仁卻認真的道岀現實種種。「我想起前天謝票時一位觀眾與導演之間的對話,觀眾表示一開始以為《富都青年》是講述馬來西亞的現局,卻想不到哥哥和弟弟的感情才是主軸。但我不覺得這個故事只是這樣,而是導演用了大概一半時間讓大家去了解馬來西亞的現實,對於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但這些人是真實存在。能夠演繹這樣的角色,對於我的人生歴程是很榮幸。」電影刻畫了情感的美好表象,也許單純的一份力量不足以憾動現實,帶來改變,但電影還會讓大家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如同吳慷仁最後所說的「我還是覺得人生是有希望的」,願電影化作温柔且堅實的力量。
photograph by Kiska Chan
interview by Daniel Chan
produced by Ruby Leung
venue support Mandarin Oriental, Hong Kong
makeup & hair (on Kang Ren Wu) by Lisa C.@Lisa C. Makeup Art
(on Jack Tan) by Kaho Cheng
wardrobe(on Kang Ren Wu) BERLU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