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不等於寂寞,自我相處是藝術,也是修練 ── 黃定謙Himmy
前陣子常跟遠走英國的陳姓友人聊天,某天她提到了演員黃定謙(Himmy),我對這個名字早有印象,卻對這個人不大熟悉。看了看他的 IG,透過文字能夠感覺到他是個喜歡思考,亦很有想法的人。後來陸續收到經理人聯繫、開始洽談、找場地、借衣服… 兜兜轉轉,最終還是將地點定在自家工作室,這場拍攝就是這樣促成的,在剛過 Boxing Day 的那一天。
眼前的黃定謙本人,是個喜歡 Vintage 和張國榮的九十後男子,記得那天準備了一件皮褸,剛好是他喜歡的風格,也跟他的氣質很搭。他在電影《金手指》中飾演一個名字很有詩意的殺手,叫白羽。我忽發奇想,若這名殺手先生身穿這樣的造型執行任務,大概也不錯(就是蟬聯殺手排名第一好幾屆的高手那種感覺)。
從容練習
最近不時會看到《金手指》的電影宣傳,故事以 80 年代佳寧世紀騙案作為藍本,而 Himmy 飾演的白羽就是由梁朝偉飾演的「香港金融詐騙第一人」程一言所聘用的殺手。「那時做了很多研究,像是那個年代的人的生活狀態和氛圍是怎麼樣的,這些又怎麼影響他們的成長或行為模式之類。」
早有過不少與大前輩合作的經驗,這次在梁朝偉身上,他學會的是從容,用一個很鬆的狀態去呈現角色,而不是被緊張感牽著鼻子走,這是他今年的課題。「比如一些很重要的場口,我常常會因為想要做好一點而長期處於一個很緊張的狀態。雖然有些角色或場口是適合用這個方法,但比如之前拍 ViuTV 的《無限斜棟有限公司》,我就覺得放鬆一點效果會比較好。」他今年還會有另一齣參演作品《查無此人》面世,就讓我們好好期待他的演出吧。
從十七到廿八
早在 17 歲便立志要成為演員,Himmy 表示自己算是個早熟的孩子,感性又多愁善感,中學的時候就已經會思考一些諸如人生意義的哲學類問題,也開始考慮起將來。「我自小就喜歡表演,也曾幻想過自己在電視或電影螢幕裡面出現會是怎樣的一回事。」譬如小時候看完《22世紀殺人網絡》,他會在洗澡時學 Keanu Reeves 避子彈的動作,看李連杰的電影又會有樣學樣,心裡逐漸浮現一個問題 ──「究竟我是不是想做演員」?
直至中學畢業,他開始嘗試往演藝行業的方向發展。初次接觸演戲,就給予他一種莫名實在的感覺,可說是一試愛上。「日常生活中,你不會特別去意識自己的心跳,但演戲的過程讓我有種自己真的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感覺,可以說是一種自我滿足,但這也是我決定要成為演員的一大原因。」如今 28 歲的他,依然相信只要用心做好每一次的演出,就一定會有人看見;要是還未遇到機會,那就繼續增值自己。
喜歡 就去做
「我是那種,只要我喜歡那件事就要去做的人。」聊到家人最初對他選擇入行的反應,他笑笑說,當然是反對的。「當時我跟媽媽說想去報電影學院,讀表演系做演員,她就說『不要啦,很黑暗很辛苦的。』,但我還是想要試一下。」也許雙親一開始都沒想到原來兒子是如此認真的看待這件事,直到第一齣參演電影上映,他們的態度也從反對轉而支持。
印象中讓他特別感動的,是父親的一席話。「他是那種從小到大都不大清楚你讀哪一間中學,選什麼科的傳統父親,青春期時也很少和他溝通。直至畢業後幾年,某天他在開車的時候跟我說『喂,啊仔,如果你真的想做演員這行的話,就什麼都接吧。』就是一個好像從來都沒有正面主動關心過你的父親,突然跟你說一些鼓勵的話,所以是很感動的。」
萬物的本質都一樣
他曾說過,自己的目標是希望可以當一個有人生閱歷的演員,因為他認為演戲和生活是息息相關的,甚至可以說,演戲以外的時間,才是演員真正工作的時間,也就是養份的汲取與累積。「我們平時怎樣去生活,去觀察,去體驗,這些都是演戲的養份。我之前做過很多不同的工種,但有時是礙於經濟壓力去逼自己做很多事情,並不是真正的在生活,整個人的狀態就會沒那麼好。」現在的他,則偏向於根據接下來要演的角色,去特別制定一些沉浸式體驗,比方說角色的職業是廚師,那他就去當廚師。
「我曾做過七、八個月廚房,從一個不懂下廚的人到成為廚房的 leader,那個過程讓我有一個很大的領悟,就是所有東西的本質其實都是一樣的。」他分享,在廚房工作的生活是重複且枯燥的,來來去去都是煮同樣的東西,一切逐漸變得機械式。但其實只要你有用心,每一次都可以不同,可以有新的體會,就如同演戲一樣。「於是我會提醒自己,演戲的時候不可以因為已經知道整個流程而很機械式的做出來,應該是每一次都要更加用心去交流,去演。」生活上大大小小的自我反省,也成為了灌溉演藝生涯的重要養份。
久違的家族旅行
說到養份,就不可不提旅行,尤其是兩個星期起跳的長途旅行,絕對是靈感處處的養份之源。「我暫時還沒有衝出亞洲,不過最近一次去東京是挺深刻的,是我久違了的家族旅行。」他說,近年雖然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陪伴,但家人在他心目中一直佔據著很重要的位置。事隔數年的家族旅行選擇東京作為目的地,他帶家人去看富士山,到處吃吃喝喝,走走停停。
而在和父母聊天相處的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在對方眼中,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小朋友了。「當父母開始跟你分享越來越多的事情,你就知道他們已經當你是一個成熟的大人了,這對我來說是一件事來的,覺得自己真的長大了。」從小到大,他在家裡的定位都是開心果,負責搞氣氛哄大家開心。縱然也會有情緒化的時候,卻很少向家人表露,屬於報喜不報憂的類型。隨著年紀漸長,他心裡也希望自己能夠負起更多的責任,好好照顧家人。
定謙的由來
除了和家人的關係變得更緊密,他亦趁著這次的東京之旅,為自己至今為止的人生做了一次 Review,花時間好好沉澱下來,去回憶和反省,進而加深對自己的了解。如果要從 28 年的歲月中舉一件對他的人生影響重大的事情,他會說是「改名」。「小時候的我比較外向和牙尖嘴利,媽媽還說不知道我是不是有過度活躍症(笑),因為不夠定又不夠謙虛,所以才改了定謙這個名字,但之後整個人竟然真的定了下來。是有點搞笑,但真的是一個挺大的轉變。」
至於第二件為他帶來重大影響的事,就要數成為演員這個決定。「我有時會想,如果自己沒有成為演員,我的眼光和世界會相對窄很多。」演員的工作讓他發現人的渺小,當眼界被擴闊,看待世界和自身的方式自然也會有所不同。
向內的逃亡
在我們的對話中,多次提及到他與家人的種種,那他對於「家」的定義又是甚麼?「我的適應能力很強,以前也住過很多不同的地方,所以『家』對於我來說並不是一個固定的地方,只要能讓我隨時都感到很自在,其實哪裡都可以是一個家。」
生活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如意事,他笑說,想要「逃亡」的心情其實很常出現,但比起真的跑到一個很遠的地方,他更傾向一個人靜靜待著,向內尋求解答與平靜。「在追夢的路上很容易迷失,但我的逃亡不是源於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是因為我未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或狀態。所謂的逃亡,其實就是收埋自己。」他分享,前陣子才跟朋友聊到為甚麼自己的個性會比較「摺」,原因正是因為還未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所以才暫時不想面對外界的人事物。
孤獨不等於寂寞
言談之間,感覺到他是個挺擅長和自己相處的人,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跟自己聊天,就像跟自己做訪問那樣。對他來說那是一種自我調節,是一種向內的尋求。「我想,獨立對於我來說就是能夠好好跟自己相處,甚至享受那份孤獨。孤獨並不等於寂寞,我還挺喜歡這種感覺的。」
試著從第三者的角度回望自己,他覺得現階段的黃定謙可以說是一個比較跳脫的人,根據當時的狀態,變化可以很大。「啊,還有我覺得和我做朋友挺好的,我算是比較義氣仔女的人,有時候真的會去到盲撐的地步(笑)。」每個人對於對與錯的解讀和界線都不盡相同,要做到 No Judgement 才是更難的事。在這個充滿批判的世界,有時候被盲撐也是一種幸福啊。
featuring 黃定謙Himmy
photo by Sam Tso
interview & styling by Jay Chow
produced by Ruby Leung
make-up by Kaho Cheng
hair by Oscar Ngan
wardrobe CODA, Midnight Factory,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