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公字後想再來一次,你就已經得到答案 ── 陳菁 香水戒毒所
回想起與陳菁初次見面的畫面,是在某個放眼望去全是陌生人的工作飯局,當年的社恐遠比現在嚴重,於是基本上都在默默吃自己的飯,直到坐在身側的她主動搭話。雖然已經忘了是怎麼打開話匣子的,反正友誼的小船就此出航,然後轉眼過了七年,沿途共同經歷了彼此生命中的好些起落。小船至今仍然航行中,雖不至於 You jump I jump,但也並未說翻說翻,namaste。
呼吸般的存在
「香氣對我來說是如同呼吸般的存在。」打從相識的第一天便得知她對香氣的偏愛,那時她還未創立香水戒毒所,但每當站到香水面前,已是一副專業得不得了的模樣。記得有次她邀我一起盲買,在收到從泰國寄來的香水後,我們隨便找了個地方坐下試香,現在回想起來,畫面大概有點可疑,但也著實有趣。在她的記憶中,開始對氣味這回事變得敏銳,大概是 13、14 年前對香水開始感興趣的時候。「18、19 歲的時候偏好柑橘調,會有種快樂的感覺。但人慢慢長大,覺得好像已經沒必要再依靠香味讓自己快樂了,對氣味的包容度亦更高了。」她仍記得,自己人生第一支香水是 Lanvin 的 Eclat D’arpege,而至今讓她印象深刻的香氣雖不在少數,但說到近期最觸動她的,就要數早前去台灣旅行時,在一間選物店遇到的冰島品牌 Andrea Maack。「我在聞到他們出品的 Coven 之後,不知道為什麼有種很想哭的感覺,我就只能呆呆地站著,完全反應不過來,也說不了任何一句話。那味道有點像是我有認識過這個人,卻已經不太記得他叫什麼名字。」
她說,當初創立香水戒毒所(雖取名戒毒所,但實則是在播毒,每次看完她的分享都有股衝動想要跑到門市聞聞看,甚或直接在網上下個單)的本意,除了出於環保,亦因為自己已經買了很多香水,那不如別只是單純地用完就丟,而是開一個頁面,簡單地寫一些記錄,給有需要的人作參考,讓香水在壽命完結之前,為其添加一重意義。「戒毒所算是令我的生活出現某種規律性,我會盡量每個星期都更新,而每當知道有人需要或會期待看我的內容,也是一種動力。」
為何而忙 為誰而忙
靈敏的嗅覺和對香氣的感知固然是種天賦,但香水戒毒所的追看性,亦有很大程度是來自於她的文字功力。以記者和編輯的身份在媒體產業深耕多年,她表示當時的自己偶爾也會有種為何而忙,為誰而忙的感覺。「這並不是很大的一個行業,當你去到某個年資或位置的時候,就會開始思考自己其實是不是只是一個齒輪,或者是一個,為了不讓雜誌變成廣告小冊子而寫字,自我感覺良好的從業員。」雜誌為什麼會成為雜誌?實體雜誌又該怎麼在這個人人都在滑手機的時代生存?一切其實有沒有意義?無數問題向她拋擲而來,而她最終選擇放棄那樣的生活模式,尋得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穩定對我來說是一個很恐怖的詞語,曾經有過一個工作機會,對方推銷我說這份工作很穩定,然後我一聽到很穩定,就不想做了。」對她來說,在亂七八糟的生活和一成不變的生活之間,沒有任何驚喜的後者更 worse。「我想要知道自己能夠變成怎樣的模樣。」比起每天在固定的時間上下班,平淡且乏味地生活,她更希望跳出一切固有的模式,試試自己的能耐。於是,她選擇前往英國旅居,看自己的英語能力是否足以在英語系國家生活,是否能夠獨立且安然地生存,在香氣上又能有什麼新的認識。
異國生存記
人在異地,總會發生許多始料未及的事情,偶有驚喜,時而驚嚇,但都終能成為成長的養份。「我在這趟旅程其中一個最大的得著,就是我終於能夠享受學習這回事,發現學習的樂趣和方法在哪裡。」學生時期只懂得死記爛背的她,如今發現過往學過的種種,原來去到某個時刻是會自動串連在一起,讓她茅塞頓開。「過往在香港的其中一種焦慮,是自己雖然身處需要處理大量資訊的行業,卻覺得自己會的東西太少,亦未有足夠的歷練去消化所有接觸到的東西。」她說,在英國旅居的一年多,認識了很多人,也放棄了很多人。明白了很多過往不明白的事情,感覺就像打機的時候解鎖了隱藏角色那樣。「當然解鎖的過程一定不會舒適,因為那不是你習慣的東西,但即便如此,也唯有親身體會過,才會明白那到底是怎樣的一回事。」
她說,過往其實都沒有想過理想生活是怎麼樣的,因為自己向來並不是一個很懂得生活的人。「生活不只是講生活品味,真的有很多柴米醬醋油鹽的東西,你要處理得了才叫生活,你連那些都不懂的話,你憑什麼講生活。我以前是一個在香港,我連自己電話費單都不用處理的人,但這次就是,英國有蜘蛛你要自己捉,碗你不洗是真的會臭,然後你不買菜不煮飯,是真的會餓死。這趟旅程就是,你要真的學會怎樣照顧自己,然後才去想什麼叫生活,你要先有壽命才能生活的狀況。」至於最終之所以選擇回家,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她在思考該留在英國還是回來的時候,有個朋友分享了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擲公字。「原本我還心想,蛤?這麼兒戲?但其實他的意思是,你只要擲一次,然後看看自己的反應是『哦,好啊好啊,就這樣吧』還是『蛤,我可以再擲一次嗎』,就能知道自己的心到底傾向哪一邊,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啟發。」除此以外,亦有久未聯繫的朋友突然出現,讓她覺得這也許亦是一種訊號,於是,一年多的旅居就此完結。
重整生活
回港後的轉變之一,她表示是對那些人云亦云的事情會更加警覺。比方說重整生活這回事,你首先要知道自己想要重整的理由,而不是旁邊那個人說他想重整,你就覺得自己也需要。「我覺得現在好像有很多不明白到底是什麼意思的字,然後大家會因為這是一個風潮就跟著說,卻沒想過這個東西跟自己有沒有關係,譬如情緒價值。」要知道自己討厭什麼,才能踏出改變的第一步。若真的想要改變現狀,就不妨思考一下,當下的生活有什麼是令到自己很反感、很焦慮或很不滿意的?「可能有很多人討論到某個話題的時候就會說,香港很多人都是這樣的。譬如很多人都覺得女生 30 歲之前就要嫁出去,但那是為什麼呢?又或者覺得一定要有車代步,但可能我會暈車呢?可能我喜歡坐公共交通工具,覺得幾分鐘一班準時又不用泊車呢?所以你要去想那件事到底適不適合你,而不是照辦煮碗覺得人家是這樣,就放在自己身上。」
但她亦補充,要做到時刻堅定是件難事,畢竟人嘛,不多不少總會有點比較心。「偶爾你可能會覺得慘了,旁邊那個怎樣怎樣,那個已經很豐富了,我是否可以繼續這樣下去?會不會過了十年才開始後悔自己過得這麼任性?是會有一些這樣的問題。」無力感總會有,但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專注於怎麼做好目前的事情。另一點就是,嘗試留意自己的情緒和精神狀態。「有時候,只要你的情緒 ok,其實已經贏一半,很多事情都會更加得心應手。」
由於想在訪問的最後有一個很戒毒所風格的收尾,於是我問面前的所長大人,想要轉換心情的時候會使用什麼香水?她想了想後回答:「視乎當天的狀態,如果我那天是想要扮得很友善的,那就用柑橘調香水;若我想予人成熟感覺的,可能會是烏木或者玫瑰調;如果想令人感覺很知性的話,可能會是雪松木,大概是這樣吧。」,正經模式到此完畢,為了這次拍攝而戒口數天的所長大人,終於可以去買薯片。
featuring Chan Ching
interview by Jay Chow
photo by Sam Tso
produced by Ruby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