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著破地獄的心,直視人間遺憾! ── 葛民輝、湯駿業、Sica
打開某個工廈單位的門扉,眼前是正在忙著為將於八月公演的黑心喜劇《Di-Dar》作宣傳的風車草劇團成員們(梁祖堯/阿祖、湯駿業/阿 Dee、邵美君/阿君),以及這次強勢加盟的葛民輝(阿葛)和 Sica 等一眾演員。啊,還有本人雖然不在場但存在感極強(還一直被搬來搬去)的岑珈其(的等身高紙牌)。
如此新奇的組合,究竟將在舞台上擦出怎樣的火花呢?雖然還未能知曉,但一旁的工作人員無一不在讚嘆,表示宣傳工作明明已經進行了一整天,但他們的能量值(和中氣)卻仍舊是滿滿的,而這場與阿葛、阿 Dee、Sica 的愉快午後對談,亦這樣鬧哄哄地開始了。
又笑又喊的鬼故事
顧名思義,《Di-dar》是一個融入了中樂的(鬼)故事,講述一間頻臨殺校邊緣的中學,校長在走投無路下為了獲取資助金而決定硬推中樂,以黑色喜劇的方式,去探討活著與遺憾這回事。阿 Dee 表示,市道變差是眼下最大的難題,很多人離開了,很多人不想消費,所以他們這次加入了名為「阿葛」的非看不可的元素。「希望大家可以回來劇場看演出,看看我們,並且在感受歡樂的同時,也能有一些得著。」
在看過劇本初稿以後,阿葛表示整個故事最吸引他的地方,除了搞笑以外,便是角色上的設計,譬如他所飾演的校長,既有威嚴和誠信,但同時也是嘴賤的,而且還跟邵美君所飾演的訓導主任有染。「阿祖一開始跟我說這個故事是熱血的,因為殺校,所以校長想盡辦法找資金去籌募經費,很熱血對不對?但當我答應後,昨天打開了劇本看其中一場,嘩,情慾戲來的。所以說娛樂圈真的很黑暗,很多潛規則。」
阿葛笑說這是阿祖特意為他安排的員工福利,而他正思索著該如何避開,這時阿 Dee 不疾不徐地笑道:「我們幫你關燈吧。」故事中搞笑逗趣的部份不少,但阿葛亦透露會有破地獄的情節,也就是表示會有人離世。而要怎麼去帶動觀眾的情緒,正正是處理黑色喜劇的一大難度。「先讓大家瘋狂的笑,再引爆那種么心的感覺,然後又再笑。我想他們會有坐過山車的感覺,如果可以做到,那就好了。」
瘋狂的組合
兼任導演的阿 Dee,早前在 IG 中提到這次的演員陣容是一個瘋狂的組合,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發光位,而編劇阿祖就將這些元素和來自不同年代的視野通通放到劇本中。「你們有沒有看過 Sica 表演?她很瘋的,快狠準,唱歌又好聽,然後她一條女可以壓了整個台。然後阿葛就是很有創意,轉數很快,說話搞笑卻又精闢,很會帶動氣氛。所以我是很期待,將大家放在一起會怎麼去說這個故事呢?」阿 Dee 在如此表示後問 Sica,初次見到大前輩阿葛的時候是否有感到害怕?Sica 笑著點點頭,表示年輕組的演員們都少不免會有點緊張,而阿葛則大喊無辜:「慢著,為甚麼?我那天還拿了幾十碗糖水上去,我只是個茶水啊。」
直視人間遺憾
《Di-dar》的底蘊,其實是一個關於「活著」的故事。編劇 Melody 曾表示:「我哋成日話做人要無遺憾,但係做人有無可能真係無遺憾?相信無可能。」如何在無常的世界裡面對種種生命中的遺憾和瑕疵,三人各有見解。
「為甚麼你會覺得自己選錯了,因為你已經知道左邊是怎樣的,於是你想要回去看看右邊,譬如我正在吃乾炒牛河,覺得還好,於是又想吃吃看葡國雞飯,你就會越來越貪,也會成為不去努力的籍口。」阿葛表示,不讓自己遺憾的唯一方法,就是盡力去做,盡情享受,不要回頭。而不是那種「啊,早知我對阿爹好一點」的後知後覺。
Sica 則表示,自己看過很多作品都描述遺憾往往是在年輕時發生的,而 24 歲的她對此深有同感。「我的人生如無意外應該還有好一段路要走,那很不幸亦很幸運地,我年少時也發生了很多遺憾的事,可能是因為那叫甚麼,臭乳未乾?」阿葛聞言後對著鏡頭向阿祖喊話:「阿祖啊,我真的很擔心這個劇會出事,這樣上到台該怎麼接呢?」
而阿 Dee 在笑稱 Sica 的四字成語比 Jeffrey(魏浚笙)更利害後,亦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在選擇的當下,當然是覺得好所以才會選,就算之後發現另一邊更好,也已經不關你的事了。不是你的就不是你的,所以他很少會因為得不到甚麼而感到難過。「真要說遺憾的話,可能是關於家人吧,那個緣份比較薄一點,但那是我控制不了的事情,天生的嘛,時也命也,那是一些無解的事情,只能看看有沒有機緣可以變得好一點,或者自己心態再舒泰一點 。」
轉化物欲
最後聊到關於物欲的話題,Sica 就表示現階段自己的物欲其實還滿高的,像是看到可愛的公仔就會很想帶回家,「但我有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往往在帶回家之後都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最後就隨意地閒置在一旁。」而阿葛亦詳細地和我們分享了他的心路歷程。「我未做電台之前是在 ESPRIT 做陳設的,於是養成了將家裡變成陳列室的職業病,明明只有兩個人也要買六隻杯;Polo 要六件一疊,不能只得一件,很多無謂的執著,好像有強迫症那樣。」
每個人不多不少都會有一定程度的物欲,但如何去看待或者展現,就視乎你的個性和家境。「我小時候已經很常經歷這些,真的能省就省,中學的時候為了存錢去花園街買九十多元的球鞋,每天午餐都吃齋瀨,五毫子一碗!」他說,自己從小到大對於物質都很「奄尖」,而這份「奄尖」正正就是源於窮。
「因為家境不好,要節衣縮食才買到一件衣服,你自然就會對質素有要求。如果你視錢財如糞土,我爸爸是空軍司令,我這輩子就是來敗掉我爸的身家,那當然不用想,每款都要三對,買了又不穿,不會有甚麼要求。但像我一對波鞋要穿一整年,當然要看清楚鞋頭是不是對稱,對不對?」家境富裕的同學每天穿不同品牌的波鞋上學,他就買一對白飯魚自己畫,當越來越多人仿效,他就轉而去買軍人鞋和膠屐,以求與別不同。「我不再追求牌子,追來沒用,反而是向下追求,然後想辦法將它變成我喜歡的模樣。」
阿 Dee 對此表示有同感,因為自己也是在不大富裕的環境底下成長的。「小時候家境不太好,但我不會去奢求一些自己根本負擔不到的東西,因為太辛苦了。我只會著眼於那些自己能夠做到和買到的,這樣就很滿足和快樂了。」在物慾橫流的世代裡,學習轉化和淡化慾望,大概也是一種不得不練就的必修技能吧。
featuring 葛民輝、湯駿業、Sica
photo by Sam Tso
interview by Jay Chow
produced by Ruby Le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