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購物狂到收納師,成長是一個學習剔除的過程 ── 麗姸Scarlett


每天最幸福的小時光,就是在工作結束後窩在自己的房間裡,將手機連接 speaker,一邊播著能夠放鬆神經的輕音樂一邊看看書;又或是在昏暗的燈光下,用投影機觀看一部收藏在待看清單已久的電影。一個人的生活空間就夠反映許多事,除了居住者的個性和喜好以外,甚至乎也能對其情緒狀態窺見一二。

你是否也曾經試過,在打掃房間後看著乾淨整齊的空間,心情也隨即變得舒暢愉快?相反,當房間因沒時間整理(或者單純只是因為懶)而顯得無比雜亂的時候,你的心情是否也會不其然地變得更容易煩躁?生活環境的舒適度往往能夠直接影響我們的心情,這次的採訪對象麗姸就對此特別深感共鳴。從想買便買的購物狂到成為追求簡約生活的收納師,對她來說,所謂的成長,就是一個逐步學習剔除的過程。

曾經的購物狂

「其實我從小就是一個物慾偏高的人。」開啟這場對話的話題,正正就是她作為購物狂的過往。若要追溯起那旺盛物欲的源頭,大抵要先從她的母親說起。「我媽媽是一個很愛美的人,非常喜歡買東西,於是小時候的我也潛移默化地覺得,只要外出就一定要買點什麼回家,就算沒有任何目標,就算家裡其實什麼都不缺。」回想起當時的自己,她形容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購物狂,只要喜歡就買,既不知足,又有虛榮心,明明已經擁有很多,卻仍然覺得自己一無所有,也很容易受身邊的人影響。

「簡單來說就是追求一時的快感,當時的我並不會考慮那東西買回家後究竟有沒有用,或者有沒有足夠的空間去擺放。」比方說,她曾經對當季流行的衣服完全沒有抵抗力,看見最近在流行什麼就會馬上去買,後來才發現那些東西根本不適合自己,結果通通囤積在家成為無用之物。「常常覺得某些衣服之後總會有機會穿得到,或者買了之後就會想減肥,到瘦下來了就會穿(笑),會有很多這樣的情況,但其實我們心底裡都知道這是不現實的。」當衣服堆得像山一樣高,她的心情開始受到影響,不但變得容易煩躁,甚至光是看著房間就覺得很不舒服,於是她不禁問自己,為什麼我的房間會髒亂至此?為什麼衣櫃會滿成這樣?

轉變的契機

每個改變的契機,都從發現問題開始,麗姸也不例外。在意識到自己的房間狀況不太 ok 之後,讓她終於開始正視問題的機緣,是在中學畢業後的一次搬家經歷。「在執拾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房間雖然不是很大,但物品的數量真的非常誇張,尤其是衣服,有海量全新、不合身和曾經流行的款式,才驚覺自己一直以來的生活方式太浪費,於是想要嘗試作出改變。」她亦開始去了解 fast fashion 和速食文化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深入反思和釐清自己的慾望,到底什麼是「想要」,什麼是「需要」。

「想要」和「需要」是兩回事

「為什麼人要擁有這麼多東西呢?我擁有這麼多東西,其實有沒有令到我特別快樂和滿足?」在不斷反問自己的過程,麗姸逐漸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答案,以及在現階段想要追求的生活模式。她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控制自己的慾望,以「一入一出」的原則控制物品數量,在「想要」和「需要」之間取得平衡。

開始實行斷捨離之後,讓她有點意外的就是沒想到自己的舉動竟逐漸影響身邊的人,包括男友和母親。「媽媽剛開始是覺得很好奇,後來看著我的房間變得越來越乾淨舒服,有一天她就自動自覺地開始整理自己東西了。」她說,斷捨離的意思其實並不是叫你丟掉所有東西,而是先要好好了解自己,就不會再亂買東西。她還跟我們分享了一個小心得,就是養成「每日執少少」的習慣,像是回家後立刻整理手袋或銀包裡的雜物、順手將用過的東西歸位、為常用物品安排一個專屬的放置空間之類,長遠下來就能避免掉不少麻煩。

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通過物質所換來的快樂往往都很短暫,很快就會被空虛感取代,然後新的慾望又再出現,周而復始。」作為過來人,她實在太懂那種空虛的感覺是怎樣一回事,而當中最可怕的,是就算買得再多,也還是會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不夠,被無窮盡的慾望牽著鼻子走。「好像你所擁有的物質就代表了你這個人的價值,這也是為甚麼有些人即使明知超出了自己的負擔能力,卻還是會為了擁有更多奢侈品而刷爆信用卡那樣。」

她說自己從來不是一個自信的人,過往的物質主義,某程度上也是為了填補這樣的心理缺口。「因為覺得自己不漂亮,於是想買更多的化妝品、護膚品、衫褲鞋去打扮自己,讓自己好看一些;逐漸長大後,才開始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也學會欣賞自己。」現在的她更著眼於眼前擁有的事物,不再盲目追求流行和大眾審美,只要是自己喜歡且舒適的打扮,就已經很滿足了。

收納大師之路

早前報讀了日本收納檢定協會在香港開辦的收納師課程,她也和我們分享了一些學習成果和心得。「收納的第一個步驟,就是先將所有東西都攤出來!」她當時的第一份功課,就是要將廚房裡的食物和調味料全部拿出來清點,光是這個過程,其實你就會發現當中有許多過期的東西,甚或是你根本不記得自己有買過的東西。而第二步驟是分類,剔除那些已經不需要或已經過期的東西,再將剩餘的收納到適當的位置,定期整理。只要保持耐心,按步就班,就有望能夠成為收納大師。

「為什麼有些衣服你明明很喜歡卻從來都沒有穿過呢?可能就是因為你不夠了解自己到底適合什麼。」她坦言自己至今其實還是會對一些漂亮的設計心動,始終女生嘛,哪個不愛美。但現在的她理性得多,先會將想要的東西放到購物車,維持大約一至兩個星期,看看是否真的很想要,同時想清楚自己的衣櫃是否有可以搭配的單品,顏色和版型是否適合自己,在考慮其實穿性和功能性後才會入手。「把那些每年只會穿一次,甚或幾年才會穿一次的衣服淘汰掉吧。還有那些沒辦法和衣櫃中其他單品配搭的衣服也是,別再為了搭配某件衣服而再額外買更多的衣服了!」

從外而內的減法練習

清減了身邊的物品之後,別忘了內在也要好好整頓一番,首要的就是學習收起比較心。「在社交媒體上,大部份人都只放正面和美好的東西,很容易會令人不自覺地比較起來,覺得某個誰好像每天都過得很充實很開心,但為什麼自己還是這樣呢?覺得自己好像一無是處。」她說,遇上這種時候,就暫時遠離網絡吧。不一定要出去玩或者去旅行,簡單如待在家裡耍廢一整天,讓自己徹底地 emo 一下,也是一種方法。

「我覺得人是需要有情緒的。生活總會發生一些不如意的事,適當的厭世,或者可能你就是看這個世界不順眼,其實都很正常,但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紓發方式,而不是一味壓抑。」沒有人可以一年 365 日,24 小時都處於很正面很 hyper 的狀態,躺平和厭世聽起來好像很負面,但其實都是一種充電的方式,好好善用反而有助於維持心靈健康,對吧?


featuring 麗姸Scarlett
photo by Sam Tso
produced by Ruby Leung

Jay Chow

I’ve never seen a perfect life.

Previous
Previous

抱著破地獄的心,直視人間遺憾! ── 葛民輝、湯駿業、Sica

Next
Next

自我覺察的開始,是去承認自己有所缺失 ── 蘇凱倫He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