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生命的運作方式,能讓我們如同海龜順著洋流而行。」── 李嘉
許多感覺有點玄的話題都被她淺顯易懂地一一解說,但她笑說其實自己也是直到被歸類為「靈性類」分享者,才發現「啊,原來自己踏進了所謂靈修的領域啊。」
「世上不會再有安全島和世外桃源了。」── 素黑
作為知名療癒師和暢銷作家,素黑擁有二十年臨床個案療癒經驗,談自愛,也談修養。她的文字冷靜而細膩,一字一句都如此一針見血,直搗人心。在這樣一個亂世,比起一味被溫柔安慰,能夠直截了當地教你認清現實與問題根源,大概是我們目前更為需要的重要助力。
命運逆轉以後,世界即將重生 ── 徐加晴 Rona
我們該怎樣面對失去的恐懼?她說,每個人生來本無一物,有的就是這條命,所以首先要懂得知足常樂。或許是老生常談,但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做到?
吃電影長大的人們,They Go To School By Cinema ── 拾陸比玖16:9
「我哋嘅導演 Ivan,喺 2021 年嘅某月某日,無啦啦拍拍下嘢,佢就話頂唔住,想出去食支煙,然後佢出咗去,就再冇返過嚟…… 」一連六集的短劇《演員的自我收養》為 16:9 這個集結香港新一代電影工作者的 Youtube 頻道拉開序幕,五個個性如此鮮明的人走在一起,我想,注定是能夠產生出意料之外的化學反應吧。
「若人生是建基於物慾的追求才能感覺活著,我會覺得 your life is very hollow。」── 本地陶藝品牌 éphēlis
在追求慾望的過程中,難免令人有所迷失,處身於大千世界,每天被海量資訊擠擁著,然而,來自本地陶藝品牌 éphēlis 創辦人 Queenie 簡單的一番話:「對我來說,若人生是建基於物慾的追求,才能感覺活著,我會覺得 your life is very hollow。」,卻令人不禁反思人生和慾望本質到底是什麼?
「香港人是我最大的靈感,這兩年多少會有些感悟與成長。」── 本地珠寶品牌 VANN
「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不要受環境局限,面對現況與其抱怨,不如想想怎樣去改變,令一切變得更美好。」Vann 說,香港人是她最大的靈感,因為這兩年大家在某程度上都一起經歷了轉變,一同成長了。
「自由意志這回事,其實是不存在的。」── 江逸天 Olivier
在英國完成心理學學位,回到香港和朋友一起成立工作室 Raven & The Sea、成為首位被 Apple Music 選入「New Artist Spotlight」的香港音樂人、以獨立音樂人身份在二級歷史建築舉行個人音樂會… 關於江逸天這個人,其實遠比這些能在 Google 上了解到的來得更多更多。
沒有盡頭的內心燥動,插畫家與紋身師筆下的慾望之河 ── Albee Yau, Gagama, Peep
還記得在 Vol.5 之初,由紋身師 Gagama,插畫師 Albee Yau 及 Peep 所描繪的三幅關於慾望的插畫嗎?現在就來看看這三位創作者各自對慾望的詮譯,以及有關插畫、紋身、生活的看法吧!
你今天用心呼吸了嗎?── StoryTeller 創辦人 Alice Lee
擅長透過故事撫慰人心的 StoryTeller,近年積極從線上走到線下,舉辦展覽、讀書會、分享會,更將推出籌備兩年的大人睡前故事書《Ztorybook》,有一雙溫柔笑眼的創辦人 Alice ,這次就和我們分享作為「說書人」一路走來的大小故事。
慾望就如影子,是與我們最為親密的分身 ── 台灣攝影師 陳詠華Doris
經過這些年的磨練,陳詠華(Doris)的作品依舊帶有濃濃復古色調,卻變得更為細膩且極具故事感,每幅影像都仿彿在訴說著屬於某個人的某段往事。
致 我們共同經歷的那些人間荒謬 ── 張蔓姿Gigi
不徐不疾地唱著「我有我姿態 哪怕奉上生涯」,各個面向都漸趨成熟的她,個性亦顯得越發鮮明。身處變異時代,許多時會荒謬得叫人無語,但有些人會將經歷化為養份,以作品代替話語。
不糾結於過去,才能夠走得遠 ── 陳葦璇Kira
成長是一個日復日搜尋自我的過程,許多人說她的轉變之大猶如換了一個人,但其實無論是 AS One 時期配合著韓系女團形象的陳嘉茵,還是如今一頭超短髮,姿態硬朗的陳葦璇,那份爽朗與率直仍是一如既往的真實。
「地球像是某種靈魂修行器,讓我們在這裡輪迴、鍛鍊、打磨。」── 李友廷
從 Vol.4 開始,Imperfect 將邀請不同台灣創作單位進行深度對話,就讓網絡破除地域規限,透過更多元的內容,為香港讀者帶來關於異地創作者們的種種。首回就迎來了歌手李友廷和我們剖析慾望,在慾望洪流中一同修行。